Yahoo 知識+ 將於 2021 年 5 月 4 日 (美國東岸時間) 停止服務,而 Yahoo 知識+ 網站現已轉為僅限瀏覽模式。其他 Yahoo 資產或服務,或你的 Yahoo 帳戶將不會有任何變更。你可以在此服務中心網頁進一步了解 Yahoo 知識+ 停止服務的事宜,以及了解如何下載你的資料。
世界歷史問題!!(20點)(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
什麼原因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試解釋(15分)
我要15個point!! 測驗ga 幫幫手la!!!
thx!!!!!!
試根據史實解釋!!!
3 個解答
- 7 年前最愛解答
你要中定英?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1914年至1918年期間爆發的, 原因包括: 同盟制度, 軍備兢賽, 經濟和殖民地爭執及極端民族主義。而塞拉耶佛事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同盟制度是德國為了孤立法國而發起的, 當時德國首相俾斯麥認為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強國便會對德國構成威脅。所以他決定與奧匈, 意大利等國家結盟, 以孤立法國。但同盟制度令其他成員國加入兩個成員國所發生的戰事, 繼而令戰事演變為大戰。
軍備競賽是歐洲的兩個同盟,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而施行的攻策, 歐洲各強國都認為盟約不能保證其他成員國會介入戰爭幫助, 所以它們都加強軍備, 以保護國家。這樣令到各國的關係漸趨緊張, 發生爭端時, 不會輕易讓步。
經濟和殖民地爭執是各國為了保護本土工業, 而限制外國貨物輸入。此外, 各國為了得到土地及原料, 紛紛建立殖民地。他們很多時因在同一地點建立殖民地而引起爭執。這使它們的關係不斷惡化, 繼而爆發大戰。
極端民族主義是由達爾文「物兢天擇, 適者生存」的定律, 經歐洲人解釋後產生的思想, 他們認為侵略別國是必然的, 這思想產生了德國鼓吹的「泛日耳曼主義」及俄國鼓吹的「泛斯拉夫主義」, 也加劇了列強間的矛盾。
塞拉耶佛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奧匈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被人刺殺, 史稱塞拉耶佛事件。事件令奧國向塞國宣戰, 其他強國相繼介入戰 事, 成為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正是同盟制度的產生, 軍備兢賽, 經濟與殖民地的爭執及極端民族主義。
資料來源: web - wiwiLv 57 年前
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15世纪以来,波斯尼亚省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1878年被奥匈帝国单方面吞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学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黑手党成员,这个组织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统一和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独立出来。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强烈反应,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奥匈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塞尔维亚采取行动惩罚肇事者,当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没有做到的时候,进而对塞尔维亚宣战。由于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和复杂性的国际结盟关系,在数周内主要欧洲列强纷纷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WW I、Great War;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20世纪早期的中文又常称为“欧战”[5]。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日本、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
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6](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1 开战原因
1.1 民族仇恨
1.1.1 普法战争
1.1.2 巴尔干
1.2 同盟对立
1.3 争夺殖民地
1.4 军备竞赛
2 战前危机
2.1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2.2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2.3 波斯尼亚危机
2.4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2.5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2.6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7 战事爆发
3 西面战线
3.1 德军进攻
3.2 战事僵持
3.3 美国参战
3.4 最后进攻
4 东、南战线
4.1 俄国动员
4.2 德俄交战
4.3 土耳其参战
4.4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4.5 俄军反击
4.6 进攻伊斯坦布尔
4.7 英土战争:阿拉伯的劳伦斯
4.8 俄国退出
5 海上战争
6 世界大战
6.1 日本出兵
6.2 拉美诸国参战
6.3 中国参战
7 大战结束
7.1 德国变天
7.2 同盟国投降
7.3 巴黎和会
7.4 其他和约
8 影响
8.1 民族国家
8.2 欧洲衰退,美日兴起
8.3 无产阶级革命
8.4 德国复仇
8.5 中国运动
8.6 军人待遇
8.7 国际联盟
8.8 女性地位
8.9 文学艺术
8.9.1 相关电影
9 统计资料
10 注释
11 参看条目
12 参考资料
- 匿名7 年前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II‧大戰的起因
1‧ 列強經濟利益衝突
a﹞ 自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頭等經濟大國。
b﹞ 法國和徳國等歐洲國家也爭相發展工業,以期確保國力持續發展,及在
國際事務上有一定的發言權。
c﹞ 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歐洲各國於十九世紀末紛紛為本國尋求商品市場
及原料供應地。這促使歐洲列強的矛盾加劇,一方面是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在全球各處激烈爭奪殖民地。
d﹞ 在十九世紀末,英、法等國已建立許多殖民地,而新成立的徳國也矢志與列強平起平坐,結果發生了嚴重的鬥爭。
e﹞ 爭奪殖民地被視為「國家榮譽」的一種角力。
2‧ 極端民族主義滋長
a﹞ 到了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漸走向極端。
b﹞ 極端民族主義者鼓吹國民對國家絕對效忠,支持國家對外擴張,以添國
威。
c﹞ 徳國和匈帝國鼓吹「泛日耳曼主義」主張向西歐、東歐和南歐拓展。d﹞ 俄國提出「泛斯拉夫主義」,想把東歐、南歐所有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
置於俄國影範圍之下。
3‧ 各國競相擴軍備戰
a﹞ 由於歐洲列強間之關係日趨緊張,各國都不斷増加軍備開支,提升武質 素,軍備競賽,日趨激烈。
b﹞ 在軍事技術方面,許多新式武器相繼發明。例如:烈性炸藥、手榴彈、機關槍、戰鬥機、魚雷乃至潛水艇等。列強甚至爭相建造「無畏艦」。
c﹞ 這種海上的爭霸,以英國和徳國最為劇烈。
d﹞ 然而,這不但未能使參與者感到更為安全,反而進一步使國際形勢更為緊張。
4. 對立的軍事集團形成
a﹞ 普法戰後,徳國深恐法國報仇,而匈則想對付俄國,二者便訂立軍事同盟。意大利也於1882年加入,組成「三國同盟」。
b﹞ 後來英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先後和法、俄簽訂協約。稱為「三國協約」。
c﹞ 上述兩大軍事集團互相猜忌和充滿敵意。集團成員國間有任何衝突,都
可能因著軍事盟約的緣故,而擴散成為兩大集團的「攤牌戰」。
d﹞ 所以,可以這様說:「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出現使歐洲成為世界大戰的
策源地。
III‧ 導致大戰爆發的國際衝突
當時衝突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國地區:北非和巴爾幹半島。
1‧ 大戰前北非地區的國際衝突
a﹞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 – 1906﹞
b﹞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
c﹞ 意土戰爭﹝1911 – 1912﹞
2‧ 大戰前巴爾幹半島上的國際衝突
巴爾幹地區是世界大戰的「火藥庫」。在大戰前,巴爾幹半島發生過一次國際危機和兩次局部戰爭。
a﹞ 波斯尼亞危機﹝1908﹞:
匈帝國於1908年吞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拿等地,引起塞爾維的抗議及俄國的不滿。
b﹞ 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及1913﹞
塞爾維亞的勢力坐大,因此匈千方百計要剷除它。
3‧ 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1914年6月﹞
a﹞ 1914年6月28日,當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親臨波斯尼亜首府塞拉耶佛檢閱軍隊時,被塞爾維亞槍殺。
b﹞ 史上稱為塞拉耶佛事件,是大戰的導火線。
IV‧ 大戰的爆發
1‧ 斐迪南大公遇刺後,匈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
2‧ 至8月4日,一場、塞之間的地區衝突已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V‧ 大戰的經過
1‧ 參戰陣營
a﹞ 同盟國
b﹞ 協約國
VI‧ 大戰的結果
1‧ 巴黎和會召開
會議主要由英、法、美三大國的首腦把持。戰敗國仼部缺席。
2‧ 凡爾賽條約
a﹞ 戰勝國和徳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訂了「凡爾賽條約」。
b﹞ 條款極為苛刻。徳國「須承大戰的一切責任」和「徹底裁減軍備」。
VII‧ 大戰的影
1‧ 重大傷亡與經濟破壞
a﹞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期四年多。
b﹞ 參戰國家達三十一個,涉及五大洲十五億人口。
c﹞ 交戰方直接動員的兵力共六千五百萬人,其中至少八百五十萬人陣亡,大約二千萬人受傷。
d﹞ 財物損失共達三千三百多億美元。
3‧ 科技突飛猛進及軍事格局改觀
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方應用了多種新型武器,包括毒氣、烈性炸藥、重機槍、坦克、潛水艇、戰鬥機,以及各種電訊設備。
b﹞ 新科技產品的應用,打破了昔日「前線」和「大後方」的界線。因此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標誌了「總體戰」的誕生。
4‧ 婦女地位大為提升
a﹞ 大部份男性被召入伍,各國政府紛打破傳統,鼓吹婦女出外工作。
b﹞ 到大戰結束,婦女對國家的貢獻獲得一致好評。因此,她們的地位得以提升。
5‧ 國際合作組織成立
經多方籌劃,國際聨盟於1920年正式成立,總部設於瑞士的日內瓦。
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