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解答
- 1 十年前最愛解答
摩斯密碼
A . _ M _ _ Y _ . _ _ B _ . . . N _ . Z _ _ . . C _ . _ . O _ _ _ 1 . _ _ _ _ D _ . . P . _ _ . 2 . . _ _ _ E . Q _ _ . _ 3 . . . _ _ F . . _ . R . _ . 4 . . . . _ G _ _ . S . . . 5 . . . . . H . . . . T _ 6 _ . . . . I . . U . . _ 7 _ _ . . . J . _ _ _ V . . . _ 8 _ _ _ . . K _ . _ W . _ _ 9 _ _ _ _ . L . _ . . X _ . . _ 0 _ _ _ _ _
標準字母拼讀
A = Alpha M = Mike Y = Yankee B = Bravo N = November Z = Zulu C = Charlie O = Oscar 1 = Unaone D = Delta P = Papa 2 = Bissotow E = Echo Q = Quebec 3 = Terrathree F = Foxtrot R = Romeo 4 = Kartefour G = Golf S = Sierra 5 = Pantafive H = Hotel T = Tango 6 = Soxisix I = India U = Uniform 7 = Setteseven J = Juliet V = Victor 8 = Oktoeight K = Kilo W = Whiskey 9 = Novenine L = Lima X = X-ray 0 = Nadazero
間隔︰ (長訊號為短訊號之三倍長度)
1) 字母內的每一個訊號間,相距一“點”
2) 兩個字母間的間隔為三“點”
3) 每個英文字間的間隔為五“點”
學習程序︰
1) 先熟習響音字母︰A、E、I、O、U,並以此作基礎吹哨練習
2) 熟習自己的名字,例如TONY、PETER等
3) 熟習基本必要英文字︰HELP、INJURED、SOS、GO等及十個數字
4) 練習求救訊息,例如︰
i. I…(NAME)…HELP…WE…3…MAN…HERE…INJURED…URGENT
ii. WE…LEAVE…9…PM…TO…GR…512407
iii. HELP…WE…2…MAN…NEED…WATER…FOOD…SHELTER
5) 接受測試,與同伴在一定距離以哨子互傳有效訊息,透過傳遞不同訊息,增加學習字母,直至能記熟及準確使用所有字母。
使用工具︰
1) 哨子︰最有效方便之工具,不論天氣及時間,都能有效發出長訊號(─)及短訊號(‧)。
2) 電筒︰只能在黑夜使用,透過著燈時間來控制長短訊號。
3) 鏡子︰只能在白天使用,透過反射太陽光時間來控制長短訊號。
4) 鎖匙(或尖頭硬物)︰只能在近距離,而視線受阻而又無法說話的情況下運用,例如聲帶受損、語言不通等,可透過刮及敲擊代表長短訊號。
5) 蜂嗚器︰等於哨子或任何發聲工具。
註︰除長短以外,也可以不同聲效代替,例如用「滴、答」代替「長、短」之類。
歷史參考
電報的先驅:摩斯(Samuel F.B.Morse)
摩 斯,1791年4月27號出生於美國麻州一個牧師的家庭,於1806年考入著名的耶魯大學。在耶魯大學期間,摩斯對課業並不感興趣,但他卻對當時剛發展的 電學所吸引。同時,他也迷上繪畫,大學一畢業就成了畫家,並曾兩度赴歐洲留學,在肖像畫和歷史繪畫方面成了當時公認的一流畫家。
他 四十多歲時才開始致力於電報機的發明工作。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促成的。1832年的秋天,他在第二次留學歐洲後,乘「薩爾」號郵船返回美國。漫長的旅途中, 為了消磨時間,某一天傍晚一個青年醫生就在講解電磁鐵的功能:「最近許多實驗表明,纏繞在線圈上的電線越多,電流透過電線時,電磁的吸引力也就愈強。實驗 還同時證明瞭不論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能瞬息透過。不久科學將產生創造電的奇跡。」
在座的美國人摩斯牢記住了這些話。他聯想起自己所看到的法國信號機體系,它每次只能憑視力所及傳訊數英里而已;如果用電流傳輸電磁訊號,不是可以在瞬息之間把消息傳送數千英里之遙嗎?從此,摩斯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摩 斯回到美國後,擔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教授以維持生計,教學之餘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電報機的設計上。1835年,他毅然拋卻了鋪著榮譽地毯的藝術之路, 轉向尚處於幼年時代的電學,冒著失敗的風險,在崎嶇不平的科技之峰上努力攀登,從此在他的畫冊上再也看不到肖像畫,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報設計方案與草圖。
在 試製電報機的過程中,摩斯的生活極為困苦,有時甚至挨餓。他節衣縮食,以購置實驗用具。1836年,他不得不重操藝術家的舊業,以解決生計問題。但他始終 沒有中斷研究工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友人的幫助,摩斯終於獲得成功。他利用使電流交替通電和切斷所產生的不同訊號,編制了代表字母和數位的電碼,即著名的 摩斯電碼。1837年到1838年間他製成了能夠在短距離往返傳送訊號的電報機。
長距離的試驗需要大筆經費。他向國會提出申請,要求撥款3萬美元,建築一條連通華盛頓和巴爾的摩斯電報線路。可是直到兩年後,也就是1844年3月,國會才透過了撥款。電報線路終於建成了。
1844年5月24日,摩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爾城發出了歷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
摩 斯的電報機經過許多改進,被迅速推廣應用。從此以後,戰爭的爆發,和約的締結,風暴的來臨,魚群的發現……,各種消息都透過電報而得到迅速的傳遞。 1858年,歐洲許多國家聯合給摩斯一筆40萬法郎的獎金。在摩斯垂暮之年,紐約市在中央公園為他塑造了雕像,用巨大的榮譽,來補償曾使這位科學家陷於饑 餓境地的過錯。
資料來源: myself - CharlieLv 51 十年前
ADFGVX密碼(即摩斯密碼)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DFGVX密碼是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欄塊密碼。事實上,它是早先一種密碼 ADFGX 的增補版。1918年3月Fritz Nebel上校發明了這種密碼,並提倡使用。它結合了改良過的Polybius方格替代密碼與單行換位密碼。這個密碼以使用於密文當中的六個字母 A, D, F, G, V, X命名。
ADFGX 加密操作
假設我們需要發送明文訊息 "Attack at once", 用一套秘密混雜的字母表填滿 Polybius 方格,像是這樣:
A
D
F
G
X
A
b
t
a
l
p
D
d
h
o
z
k
F
q
f
v
s
n
G
g
j
c
u
x
X
m
r
e
w
y
i 和 j 視為同個字,使字母數量符合 5 × 5 格。之所以選擇這五個字母,是因為它們譯成摩斯密碼時不容易混淆,可以降低傳輸錯誤的機率。使用這個方格,找出明文字母在這個方格的位置,再以那個字母所在的欄名稱和列名稱代替這個字母。可將該訊息可以轉換成處理過的分解形式。
A T T A C K A T O N C E
AF AD AD AF GF DX AF AD DF FX GF XF
下一步,利用一個移位鑰匙加密。假設鑰匙字是「CARGO」,將之寫在新格子的第一列。再將上一階段的密碼文一列一列寫進新方格裡。
C A R G O
_________
A F A D A
D A F G F
D X A F A
D D F F X
G F X F X
最後,按照鑰匙字字母順序「ACGOR」依次抄下該字下整行訊息,形成新密文。如下:
FAXDF ADDDG DGFFF AFAXX AFAFX
在實際應用中,移位鑰匙字通常有兩打字元那麼長,且分解鑰匙和移位鑰匙都是每天更換的。
ADFGVX
在 1918年 6月,再加入一個字 V 擴充。變成以 6 × 6 格共 36 個字元加密。這使得所有英文字母(不再將 I 和 J 視為同一個字)以及數字 0 到 9 都可混合使用。這次增改是因為以原來的加密法發送含有大量數字的簡簡訊息有問題。
密碼分析
ADFGVX 是被法國陸軍中尉 Georges Painvin 所破解的。以古典密碼學的標準來說,此密碼破解的工作是屬於格外困難的,在這期間,Painvin 更因此健康蒙受了嚴重損傷。他破解的方法是依靠於找到多份開頭相同的訊息,這表示說它們是被相同的分解鑰匙和移位鑰匙加密的。
這意味著只有在訊息傳輸量高時才會有這種影響,但對於密碼分析家來說幸運的是,這時恰好也是最重要的訊息發送的時刻。
參考資料
Friedman, William F. Military Cryptanalysis, Part IV: Transposition and Fractionating Systems. Laguna Hills, CA: Aegean Park Press, 1992.
General Solution of the ADFGVX Cipher System, J. Rives Childs, Aegean Park Press, ISBN 0894122843
- 嘉慧Lv 71 十年前
摩斯密碼基本資料
摩斯密碼 Morse Code
Numerals 數字
Alphabet 字母
1 ‧────
A ‧─
K ─‧─
U ‧‧─
2 ‧‧───
B ─‧‧‧
L ‧─‧‧
V ‧‧‧─
3 ‧‧‧──
C ─‧─‧
M ──
W ‧──
4 ‧‧‧‧─
D ─‧‧
N ─‧
X ─‧‧─
5 ‧‧‧‧‧
E ‧
O ───
Y ─‧──
6 ─‧‧‧‧
F ‧‧─‧
P ‧──‧
Z ──‧‧
7 ──‧‧‧
G ──‧
Q ──‧─
8 ───‧‧
H ‧‧‧‧
R ‧─‧
9 ────‧
I ‧‧
S ‧‧‧
0 ─────
J ‧───
T ─
Procedural signals 程序信號
句號‧─‧─‧─
逗號──‧‧──
求救訊號‧‧‧───‧‧‧ (SOS)
質問的或疑問的‧─‧──‧─(RQ)
發訊者─‧‧‧(DE)
接收者(R) ‧─‧
錯誤‧‧‧‧‧‧‧‧(EEEE etc.)
Wait等‧─‧‧‧
信息結束‧─‧─‧
間隔︰ (長訊號為短訊號之三倍長度)
1) 字母內的每一個訊號間,相距一“點”
2) 兩個字母間的間隔為三“點”
3) 每個英文字間的間隔為五“點”
學習程序︰
1) 先熟習響音字母︰A、E、I、O、U,並以此作基礎吹哨練習
2) 熟習自己的名字,例如TONY、PETER等
3) 熟習基本必要英文字︰HELP、INJURED、SOS、GO等及十個數字
4) 練習求救訊息,例如︰
i. I…(NAME)…HELP…WE…3…MAN…HERE…INJURED…URGENT
ii. WE…LEAVE…9…PM…TO…GR…512407
iii. HELP…WE…2…MAN…NEED…WATER…FOOD…SHELTER
5) 接受測試,與同伴在一定距離以哨子互傳有效訊息,透過傳遞不同訊息,增加學習字母,直至能記熟及準確使用所有字母。
使用工具︰
1) 哨子︰最有效方便之工具,不論天氣及時間,都能有效發出長訊號(─)及短訊號(‧)。
2) 電筒︰只能在黑夜使用,透過著燈時間來控制長短訊號。
3) 鏡子︰只能在白天使用,透過反射太陽光時間來控制長短訊號。
4) 鎖匙(或尖頭硬物)︰只能在近距離,而視線受阻而又無法說話的情況下運用,例如聲帶受損、語言不通等,可透過刮及敲擊代表長短訊號。
5) 蜂嗚器︰等於哨子或任何發聲工具。
註︰除長短以外,也可以不同聲效代替,例如用「滴、答」代替「長、短」之類。
歷史參考
電報的先驅:摩斯(Samuel F.B.Morse)
摩斯,1791年4月27號出生於美國麻州一個牧師的家庭,於1806年考入著名的耶魯大學。在耶魯大學期間,摩斯對課業並不感興趣,但他卻對當時剛發展的電學所吸引。同時,他也迷上繪畫,大學一畢業就成了畫家,並曾兩度赴歐洲留學,在肖像畫和歷史繪畫方面成了當時公認的一流畫家。
他四十多歲時才開始致力於電報機的發明工作。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促成的。1832年的秋天,他在第二次留學歐洲後,乘「薩爾」號郵船返回美國。漫長的旅途中,為了消磨時間,某一天傍晚一個青年醫生就在講解電磁鐵的功能:「最近許多實驗表明,纏繞在線圈上的電線越多,電流透過電線時,電磁的吸引力也就愈強。實驗還同時證明瞭不論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能瞬息透過。不久科學將產生創造電的奇跡。」
在座的美國人摩斯牢記住了這些話。他聯想起自己所看到的法國信號機體系,它每次只能憑視力所及傳訊數英里而已;如果用電流傳輸電磁訊號,不是可以在瞬息之間把消息傳送數千英里之遙嗎?從此,摩斯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摩斯回到美國後,擔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教授以維持生計,教學之餘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電報機的設計上。1835年,他毅然拋卻了鋪著榮譽地毯的藝術之路,轉向尚處於幼年時代的電學,冒著失敗的風險,在崎嶇不平的科技之峰上努力攀登,從此在他的畫冊上再也看不到肖像畫,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報設計方案與草圖。
在試製電報機的過程中,摩斯的生活極為困苦,有時甚至挨餓。他節衣縮食,以購置實驗用具。1836年,他不得不重操藝術家的舊業,以解決生計問題。但他始終沒有中斷研究工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友人的幫助,摩斯終於獲得成功。他利用使電流交替通電和切斷所產生的不同訊號,編制了代表字母和數位的電碼,即著名的摩斯電碼。1837年到1838年間他製成了能夠在短距離往返傳送訊號的電報機。
長距離的試驗需要大筆經費。他向國會提出申請,要求撥款3萬美元,建築一條連通華盛頓和巴爾的摩斯電報線路。可是直到兩年後,也就是1844年3月,國會才透過了撥款。電報線路終於建成了。
1844年5月24日,摩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爾城發出了歷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
摩斯的電報機經過許多改進,被迅速推廣應用。從此以後,戰爭的爆發,和約的締結,風暴的來臨,魚群的發現……,各種消息都透過電報而得到迅速的傳遞。1858年,歐洲許多國家聯合給摩斯一筆40萬法郎的獎金。在摩斯垂暮之年,紐約市在中央公園為他塑造了雕像,用巨大的榮譽,來補償曾使這位科學家陷於饑餓境地的過錯。